张鲁一高圆圆主演 今年第一部国安剧来了! -
今年的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当“宫廷玉液酒,180一杯”已经成为风靡社交媒体平台,当代年轻人“辨别敌我”的调侃段子时,隶属谍战剧序列的国安剧仍然以年产量不足1部的程度保持稀缺。
4月15日,今年第一部国安剧,当代反谍大剧《绝密较量》(原名《安全危机》)发布“危险关系”预告片,这也是该剧自导演刘江登上《国家宝藏》第四季分享创作初衷,发布杀青预告、“疾行”片花后,第4次曝光有形有相的视频物料,“剥洋葱式”的人物身份疑云为全剧再添神秘感。
当国际影视市场,现代谍战成为悬疑赛道的主流类型,承载传递国家安全观的国安剧将如何实现与传统年代谍战的差异;重塑当代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
我们和《绝密较量》导演刘江聊了聊,有思考,更不乏期待。
雾里看花的人物关系
《绝密较量》讲的是和平年代的间谍故事:燕平国家安全局三处副处长杨光(张鲁一 饰)在一次行动中意外卷入一场涉及国际间谍组织的阴谋,在调查中,一个名叫赵亚苧(高圆圆 饰)的女人引起了杨光的注意。她的身份和行为都充满了谜团,与整个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随着事件的升级,貌似不同阵营的杨光与赵亚苧双双卷入复杂的漩涡,敌我难辨,面对敌人精心布下的陷阱,杨光深入虎穴,与敌对势力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
该剧的“危险关系”预告片有意思:有“扮猪吃虎”的卧底,作为好“猎手”的杨光偶尔也以“猎物”的形式出现;有面目模糊的代号,“和平鸽”任务由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完成?
作为“反间经验”丰富的观众,往往能从演员阵容中,根据其过往荧屏角色的善恶推断塑造人物的正邪,《绝密较量》恐怕令这套理论失效。
张鲁一无疑是类型常客,剧中饰演的杨光作为国安干警基本“明牌”,变数在高圆圆饰演的赵亚苧,这位长发红唇、衬衣皮裙的神秘女人,放在国际谍战市场也是标准的“蛇蝎美人”,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她是国际间谍组织的“暗桩”,《绝密较量》便大概率是“策反和反策反”的较量,信仰与情感的拉扯;如果她也是国安“卧底”,“爱人同志”何时能坦诚相待?
《绝密较量》是群像戏,29位主演有上来就“着相”的,比如成泰燊饰演的JAMES,看起来就像间谍,级别还不低;也有怎么都不太“上相”的,比如曹炳琨饰演的国安干警黎剑,很难不怀疑他被间谍组织渗透,其心殊异。
谍战大类最大的观剧乐趣莫过于“解谜”,固有模式稍作调整便是千人千面。从目前《绝密较量》释出的信息来看,更是其中翘楚。作为观众,诸多猜想等待印证,与创作者“共脑”则击掌相庆,猜测和故事走向大相径庭也不怕,意料之外同样是惊喜意趣。
文武兼备的双重刺激
作为谍战剧序列的重要分支,在年代谍战和反特剧精品不断涌现时,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国安剧仍是“稀缺品”,纵观国内电视剧发展史,能数出的同类剧目仍不超过20部。而反观国际市场,现代谍战则早成为大小荧屏的主流。
在导演刘江看来,国内并不缺乏现代谍战的生发沃土。国安剧难产,一方面由于故事内容涉及机密领域增加拍摄难度,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安全系统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大众对其工作内容和重要意义缺乏深入了解。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间谍活动远离普通人生活,甚至对“国安”的概念都模糊不清。实际上,国家安全机关与公安机关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公安机关主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等工作;而国家安全机关则专注于处理敌我矛盾,其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影响重大且深远。从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提升民众国家安全意识的角度出发,刘江认为讲述现代谍战故事是尤为必要的。
明确《绝密较量》的创作初衷后,怎么讲故事成为了摆在创作者面前的新挑战。导演刘江是首次执导当代国安剧,在此之前却已经通过《黎明之前》《誓言今生》等年代谍战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刘江意识到,传统的老式谍战剧与现代谍战有着显著的区别。老式谍战剧多以历史为背景,注重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斗争与故事;而现代谍战剧则更具“科技感”,大量先进的科技手段被运用到任务执行中,剧情融入现代社会环境,与观众的生活更加贴近,从而带来更强的代入感。
因而《绝密较量》中不乏高浓度的动作戏份。即便在惊鸿一瞥的视频物料中,追车、爆炸、暗杀、肉搏足以产生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形成国安剧独树一帜的视听审美风格。剧中,境外间谍活动的手段也更加隐秘,远程窃密、隐形材料等高精尖技术,即源于生活又超越想象;既构建奇观又敲响现实警钟:间谍在身边,且与“我”有关。
谍战满贯后的创作超越
《绝密较量》除了题材类型的稀缺、故事内容的惊奇外,对于观众而言另一重吸引力在于:最会拍谍战的人和谍战序列中最稀缺的子类型“双向奔赴”了。
算上《绝密较量》,导演刘江完成了他在谍战序列创作中的全满贯:《黎明之前》以解放战争前后为背景,《誓言今生》以建国前后为背景,《绝密较量》则以新世纪后和平发展建设时期为背景;从敌我关系来说,《黎明之前》是“抓卧底”,敌明我暗;《誓言今生》是“反渗透”,敌暗我明;《绝密较量》的敌我关系则更复杂,卧底与渗透交织。
刘江认为,是创作上坚持“不重复”,加上对悬疑故事的偏爱,无形中促成了“通关”。也是坚定不重复的创作初衷,令刘江在执导《绝密较量》时有了更清晰的创作方向:打破传统谍战框架,完成打造“现实主义类型片”的创作实践。
《绝密较量》致力于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观影期待,用刘江的话说,“对于喜爱热闹、追求刺激的观众来说,高密度的情节、强刺激的视听能让大伙儿过瘾;而对于注重情感表达的观众来说,剧中国安干警展现出的信仰力量,普通人的人性灰度能让大家共情并回味。”他还透露,全剧镜头数最多的一集,有1300多个镜头,最少的也有800多个镜头,在这样的信息密度下编织的悬念和反转,欢迎大家二刷甚至三刷,没准儿能刷出“隐藏剧情”,有不同的读解。
此前在《国家宝藏》第四季的创作阐述中,导演刘江也曾提到,《绝密较量》是“英雄的故事”。与年代谍战所表现的战火纷飞、家国初定历史背景不同,国安剧故事背景就在当下,即便是奋战在隐蔽战线的国安干警,也是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普通人,而选择了这份职业,很可能就意味着从此戴上面具生活,或隐姓埋名,或离群索居,面对无尽孤独而无人可诉,舍己忘我以守护烟火人间,再度令“哪有什么现世安稳,不过有人负重前行”在现代谍战叙事中变得具像化,英雄情怀绕梁延宕。
尽管《绝密较量》剧如其名,仍是冰山一角不见全貌。好在碎片化的镜头惊鸿一瞥,“科技感”和国际范已是一览无遗。解密的日子还远吗?我们期待着。
(原标题:当最前沿的当代国安遇上最会拍谍战的导演,《绝密较量》把期待拉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