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难言“黑马” ,暑期档还要勇于破局 -
韩浩月/文 据猫眼平台数据,截至7月29日14时57分,2025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含预售)逾55亿元。《南京照相馆》上映5天,累计票房5.36 亿元,预测票房32.46 亿元,被认为有望成为黑马。档期后半程,因《731》未确定公映,目前看仅有《东极岛》一部大片接棒。
暑期档共计三个月,目前仅剩一个月出头的时间留给院线电影冲击票房。在7月16日暑期档过半的时候,票房仅为34.12亿元,低于2023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孤注一掷》单部电影的数字(38.48亿元),市场冷清状况使行业感到巨大压力。要知道,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为206.20亿元,疫情前的2019年暑期档总票房为176.53亿元,基于此背景,今年暑期档过半时交出的成绩,的确容易使从业者产生悲观情绪。
《南京照相馆》的公映,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档期热度上不来的状况,日均票房1亿出头,目前单日最高票房出现在7月27日,为1.46亿元,随后下探。这一成绩虽然提升了票房总数字,但若以“黑马”或“爆款”的标准来衡量——参照2019年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3.38亿元,2021年国庆档电影《长津湖》4.26亿元,2021年春节档电影《唐人街探案3》10.11亿元——这三个单片单日票房的纪录都表明,《南京照相馆》亟需票房上的飞跃式提升,才能真正匹配“黑马”这个称谓。
目前,《南京照相馆》豆瓣评分高达8.6分,高分电影能否在口碑发酵下实现票房大卖,涉及多重因素。影片故事聚焦“南京大屠杀”,类型属于抗战类型,这种严肃的历史呈现吸引了众多观众,但另一方面,其可能导致的观影情感压力(如沉重、悲痛),也可能会让另一部分观众产生犹豫。豆瓣评分高达8.2分、投资巨大但仅收获3.6亿元票房的《一九四二》有过先例——观众不忍心在影院直面苦难,当时也被认为制约了影片市场表现。毋庸讳言,《南京照相馆》若想在票房高位上引领暑期档,首要挑战便是如何显著扩大观众基本盘。
客观而言,今年暑期档电影供给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可圈可点,整体水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过去几年同档期。以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为例,豆瓣评分7.6,是一部品质上佳的商业片,兼具话题性与娱乐性,受众广泛,很符合合家欢特征,但该片最终预测票房仅为6.60亿元,低于大鹏前作《热烈》的9.33亿元。以《长安的荔枝》的品质,放在2019年或2023年暑期档,成为黑马并非难事。
电影市场不景气,不能简单归咎于观众;作品质量整体优良,也无法指责创作者懈怠。于是一个怪圈便出现了:缺乏好电影的时候呼唤佳作,佳作出炉后,观众的热情却迟迟无法被点燃。今年暑期档的状况,恐怕已经不再是过去反复讨论的“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诸多老问题,而演变成了一个成因更加复杂的新现象。剖析这一新现象,需从居民消费支出分配、公众心理预期、社会整体情绪、娱乐环境变迁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
当然,电影作品本身如果能更精准地呼应、理解乃至抚慰观众内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观众对电影消费的观望心态,仅仅提供情绪价值对观众来说已显单薄。过去一些年,不少电影依赖精准的情绪引爆点就能赢得票房,但现在观众的反应,已经不再如从前那般灵敏。这个时候,电影从业者确实需要站在更宽视野、更高格局上去深思:若暂时无力改变更宏观层面的困境,从业者只能更专注于修炼内功,提升自身能力与水平,并耐心等待市场回暖的契机。
无论今年暑期档最终成绩如何,电影人都不应放弃努力,不仅要致力于拍出票房黑马,更要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成为新经典的杰作。唯有如此,才能为整个行业赢得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