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第八届平遥影展手记:在“happy”与“worry”中前行  »   返回上一页

第八届平遥影展手记:在“happy”与“worry”中前行 -

今年平遥影展的时间,提前到了9月24日-9月30日。虽然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往年10月天气阴冷,在站台露天剧场放映温度太低,今年提前可以暖和一些,但实际上还是能感受到,进入第八届的平遥影展,其实有着更大的野心。

这份野心一方面来自于内容本身,之前平遥与釜山电影节撞期,许多影片对世界首映/亚洲首映放到哪个电影节颇费思量,但如今平遥时间大大提前,这无疑可以将一部分影片的首映权拉到自己这边;另一方面是话题性,要知道往年9月底电影领域最大的热点都是国庆档影片的首映礼,但今年平遥选择和国庆档宣传正面对撞(同时对撞的还有FIRST在北京举办的惊喜影展),这需要在各方面保持更高的声量。那么问题来了,今年平遥的举办效果,和其野心是否相匹配呢?走到第八届的平遥,有着哪些无可替代的优势与新的问题?

黄牛·声量·炸鸡

本届影展的开幕式上,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在台上表演了一个小节目,演唱了他在电影《阳光俱乐部》里唱过的歌曲《Don't Worry Be Happy》,许多来自国内外的电影人一起来到台上,和贾樟柯边唱边舞,平遥就在这种恣意、放松、欢快的氛围中开幕了。

事实上今年的平遥也确实是在“worry”和“happy”之间游走的,开幕这一天虽然“happy”,但就在前两天,平遥影展刚刚因为购票网站崩溃的问题,在影迷群内被网友们谩骂。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有黄牛恶意刷票,导致服务器过载,只能再次开票,浪费了很多购票观众的时间,后来贾樟柯也专门发微博道歉,说之前一直没有对接过专业的购票平台,全靠团队搭建的网页撑着,但今年购票人数大大增加,再加上黄牛的扰乱,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之所以黄牛会参与,主要还是与王俊凯和平遥影展的深度绑定有关,今年是王俊凯第四年担任影展的特约策展人,按照往年的惯例,王俊凯一定会出现在平遥,但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出现,所以黄牛们早早就把一些电影票抢在手里,囤积居奇,而困扰的是真正想看电影的影迷。

同样困扰的还有王俊凯的粉丝们。在今年电影节第一天的清晨,电影宫红毯区就围绕着大量等待的粉丝,他们为了占据优势位置,一大早就来等待,而开幕式是在晚上举行,这意味着他们要等整整一天,但没想到的是王俊凯并没有来参加开幕式,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浪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好在王俊凯在闭幕式出现了,今年王俊凯行程很满,第二天还有北京《749局》的首映活动,但他仍然风尘仆仆地赶到平遥,走了红毯,在闭幕式上颁了奖,确实很辛苦。

粉丝的到来持续带动了平遥影展的出圈以及古城内的经济,恰逢国庆黄金周前夕,古城内的餐饮及住宿本就十分紧张,如今大量粉丝涌来,古城内更显热闹。客栈和饭店的老板们紧跟潮流,也学会拿影展及王俊凯做营销,走在路上能看到很多街边上的老板在开直播,回答大家王俊凯什么时候来的问题,而去年被贾樟柯及王俊凯推荐的下西门炸鸡腿,更是把二人对谈的视频作为宣传物料,在店内循环播放。

大量的游客和观众,对古城和电影宫的接待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恰逢这几天平遥下雨,古城内积水严重,交通非常不便。而电影宫内更是处处人满为患,电影宫中为数不多的餐饮之一——站台露天剧场斜对面的面馆,到了饭点想点上一碗面需要排队半小时以上,很多记者忙着出稿和看片,只能饿着肚子,或者买汉堡薯条充饥,但天天如此,确实难以消受。

不过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这些都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更难熬的是影展密集的排片,以及与国庆档工作的冲突。我们观察到许多记者早早地离开了平遥,或者先来到平遥再赶回北京之后再赶回平遥,可谓身心俱疲,毕竟国庆档的报道工作同样重要。所以目前影展的举办时间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我们采访了几位媒体人,大家都表示原来的时间其实更理想,国庆后正好电影市场进入相对平缓的时期,可以心无旁骛地来对平遥影展进行报道,关于这一点,贾樟柯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会再与团队讨论。

无论如何,今年平遥由内到外的热度都有了,在离开平遥的前一天晚上,笔者和朋友们在古城的饭店里吃饭相聚,旁边的服务员和客人聊天,说今年平遥影展的全球首映率是43.9%,介绍得特别专业丝滑。我们以为是影展和古城里这些饭店都合作好了话术给客人介绍,请她过来一问,原来是服务员自己查的,因为对影展特别感兴趣,而且来的很多客人都对影展好奇,所以就记住了。平遥影展的影响力扩大可见一斑,已经深入这里居民的人心了,这也是从平遥作为一个电影节展从“一”到“八”的积累与突破。

爆冷·圈子·心累

说回到影展内容本身,今年的选片可以分两部分来看,华语部分相对属于小年,外片部分相对属于大年,而且本届很有趣的一点是,首次请到以中国导演为代表的评审团来评外片,请外国导演为代表的评审团来评华语片,这就导致了今年的评奖结果十分出人意料,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藏龙单元最佳影片《喀斯特》,是全场最大的冷门,讲述了在中国西南远离城市的喀斯特地区。养牛人子英为了给牛治病,奔波在村镇之间,来回问诊路上的经历也勾连起了她的过往。导演杨穗益是一名95后,男女主角由他的爸爸妈妈饰演,影片成本也很低,里面有大量的长镜头,可以说拍摄手法十分“原生态”,没想到获得了以戛纳最佳导演米格尔·戈麦斯为代表的评审团青睐。

相反,藏龙单元一些一开始颇受关注的影片,最后却颗粒无收。比如开幕片《怒江》,由贾樟柯监制,王砚辉、邓恩熙主演,具有一定的商业性;香港选手《浅浅岁月》,女主角叶童全程都在平遥,也出席了颁奖礼;之前在柏林电影节拿奖的王丽娜导演新片《村庄·音乐》等等,按照以往影展的情况,很大概率会给到奖项的表彰。

也难怪有影迷评论说戈麦斯的到来整顿了平遥的“圈子”,国内的电影节展,人情关系和导演履历一定是格外要看重的加分项,但如今外国导演加入,完全不必理会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而是根据喜好和影片本身来进行评奖,这会让评奖结果更加公平,但也势必会使奖项的归属变得难以捉摸。

不过对于像杨穗益这样无背景的导演来说,这肯定是获得了“泼天富贵”,也难怪得奖后他会激动地飞扑在颁奖嘉宾身上。平遥很好的一点是在对于创作者的表彰上,不仅是荣誉鼓励,还会给到真金白银的支持,藏龙最佳影片会给到100万的现金奖励。之前几年的藏龙最佳影片,基本都登上了国内院线,年轻导演们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好的影展应该秉持的初衷。

平遥每年的选片都比较多元,不乏许多争议之作,去年《浪漫的断章》就因为映后导演和观众的奇葩对话而出圈,今年虽然没诞生《浪漫的断章》那样的“神作”,但还是出现了像《别把作文当回事儿》《时间旅馆》《星星与月亮》等争议较大的“怪片”,可以说在选片的多样性上,平遥影展在国内的电影节中始终走在前列。

外片部分今年的片单比较好,大多数是戛纳导演双周单元的片子,这本就是现在戛纳电影节的宝藏单元,很多人都把焦点放在戛纳主竞赛或一种关注上,但其实导演双周也有很多的小众佳片,平遥邀请他们来竞赛,既发掘了佳作,又和其他电影节在选片上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一举双得。

对于影迷观众来说,平遥的迷影氛围一直以来都是极佳的。今年请到的很多国内外重磅嘉宾,在电影宫附近经常可以遇到,比如古城外有两家烧烤店,每天过了晚上12点,就成了影迷们欢聚的天堂,关锦鹏、章宇、伊藤诗织、戈麦斯、陈果,还有许多只能在电影与教科书里看到的电影人们,都在这里吃烧烤,可以近距离交流。这一方面是因为古城附近到了晚上能吃饭的地方太少,另一方面也是来到平遥,电影人们没有那么紧绷,愿意更加放松地享受这里。这确实是其他严肃的安保重重的电影节很难做到的。

作为平遥影展的核心,贾樟柯今年仍然很重视和观众与影人之间的互动,除了开篇提到的上台唱歌之外,他经常还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即时的心情,比如影展临近结束时他写了一句:“心累。”这让大家感受到贾樟柯也不是圣人,操办这么大的一个影展确实不容易,而且每天在电影宫的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给电影首映做导赏、陪领导嘉宾、出席各种交流活动、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抽空还得给来往的影迷和志愿者签名,可谓把自身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而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贾樟柯也确实是平遥影展最重要的招牌。今年汾酒请贾樟柯做形象代言人,合作了一支短片,影展每场电影放映前都会播放这则广告,许多观众已经能把广告词倒背如流,在电影宫里也经常能看到汾酒的露出,各种活动前的口播也一定会给播报到位。作为平台的平遥影展,在商业统筹及与各大金主的合作上愈加游刃有余,这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

突然想到平遥创立之初,在规格、选片等各方面都有着比较浓重的戛纳印记,但是走到今天,平遥已经有了自己最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人情味。即使是商业上的事,都会让观众感觉到亲切,不会反感,殊为难得。

就像今年影展在某场活动中展现的那样,贾樟柯在台上分享,突然看到了台下一个身着卓别林装束的“行为艺术家”,他并不是影展官方安排的,只是自发地来到这里,恰好上一届平遥影展的宣传形象就是卓别林,贾樟柯临时起意将他请到台上,让他表演了一个小节目,还与他热情地拥抱了一下。之后贾樟柯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我在台上看到他,他坐在观众席静静听年轻导演分享,我一下被感动了。”那一刻,很多人都被感动了。

嫡系·故土·重聚

说了这么多,作为一名办了八届来了七届的媒体工作者,笔者还是能感觉到今年平遥在潜移默化间发生的变化,前面提到的更多是表象,如果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在举办时间和声量曝光上更具野心、在设施及组织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愈加明显与尖锐、选片风格和评奖风格越来越不走寻常路、人情味与商业化正在有机地融合,虽然还未达成平衡,但已经略有成效。

除开影展放电影和交流这些方面,更有成就感的应该是今年平遥很切实地让大家感受到了:前些年的播种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许多跟随着平遥影展成长起来的青年电影人,现在也成为了行业里独当一面的创作者,甚至可以带着作品回到这里放映交流。

比如此次影迷嘉年华单元放映的《出入平安》,恰好也是国庆档新片,导演刘江江最初带着剧本《上天堂》来到平遥,在这里剧本被看中,后续才有了拍成《人生大事》的机会,短短几年,刘江江也成为颇受瞩目的新锐导演,而他的起点就是在平遥。

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孔大山和王一通这对CP组合,两个人相识于平遥,共同创作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在这里拿了藏龙大奖。今年闭幕式上,影展专门邀请了王一通的短片《敲堡垒的门》来放映,二人站在台上感慨万千,他们的友情与创作历程,平遥一路都见证了,所以这里对他们的意义格外不同。

我们经常会听到“戛纳嫡系”“柏林嫡系”这样的称号,这是电影节通过一年又一年的扶持,在培养忠于自己的优秀创作者,虽然目前还没太听到“平遥嫡系”的形容,但每年我们来到平遥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这些创作者把平遥视作一方精神故土,这种聚合力和陪伴感,确实不是“嫡系”二字能够简单概括的,更像是老友重聚。

就像评审团主席关锦鹏提到的,今年他之所以答应过来,一方面是对平遥的氛围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在闭幕式上他会给英国著名影评人汤尼·雷恩颁奖,当年他的电影就是经由汤尼引介到国外,最早他和贾樟柯认识,也是通过汤尼的介绍,所以今年听说有机会给汤尼颁奖,他一定要来到这里,同时他和汤尼相约,明年有机会还要一起来。

仔细想想,我们这些媒体工作者和影迷每年乐此不疲地来到平遥,除了看电影,也就是为了那老友相聚的瞬间吧,在秋季的古城里,许久未见的朋友们在酒馆里喝一杯,叙叙旧,聊聊这一年的‘’happy”与“worry”,然后相拥告别,约定好了明年继续在这里欢聚,共同隐入月色中,这是平遥影展带给所有人难以替代的回忆与浪漫。

那么,继续期待,第九届平遥,我们再会。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