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落幕,电影如何与观众并行?  »   返回上一页

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落幕,电影如何与观众并行? -

影动长春,共赴光影之约,笃行未来,电影新力量正当时。前天结束的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云集了众多电影行业资深创作者与中国电影新生代力量,以“传承、创新、笃行——电影和观众在一起”为主题,共话中国电影砥砺前行之路。


本次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同时也是论坛组织负责人的左衡,与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刚刚在8月29日落下帷幕的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



Q:作为新力量论坛的老人,您觉得今年和往届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能不能也给我们画一下这一次论坛的重点?


左衡:今年的新力量论坛可以说是重新界定了什么是“新”。第一是新的原创力,无论是已有的电影类型还是正在发生的题材,电影创作者都要用一种重新发现的心态去创造它;第二是新的生命力,在创作中要能够表现出旺盛的、活跃的元气;第三是新的时代感,观众在变、影院在变、时代也在变,如何将这些变化与电影作品有机结合,变成一种新的表达,是现阶段电影创作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是新的专业度,我第一次参加论坛的时候,还会感觉90%的内容我都懂,而到了第七届的时候,我就不得不承认其中40%的内容对我来说非常陌生,这其实意味着我们今天对电影的认知已经更加多维、全面和系统化。



在论坛致辞中,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一针见血地指出,“暑期档跟去年同期相比,观众人次票房均下降22%,截至当下电影比去年少了2亿观众”。



Q:中国电影正在面临着一系列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一次新力量论坛在此时此刻举办,您觉得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左衡:它(论坛)唤醒了我们的忧患意识,提高了电影发展的问题意识,让我们重新思考电影与观众的关系。新力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就是新观众,现在的电影最热情的、最忠诚的观众的年龄段比十年前提升了10岁,这意味着电影最忠诚的观众还是那一批,没有出现新的电影观众。


那么,如何贴近观众要求,创作出好看的电影作品呢?首先,要垂类清晰,增强观众粘度;其次,要有破圈意识,扩大文化认同。比如,电影《年会不能停!》聚焦职场现状;《抓娃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问题;《默杀》《重生》两部作品都聚焦在全球范围内都会有的校园暴力问题,这些都是今年有代表性的“破圈”作品。



第三,要迎合年轻观众。今年我们发现电影创作者们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作品中蕴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年暑期档的几部影片也让我们看到许多成功的电影人正在主动地、努力地去贴近今天的观众。比如,像乌尔善导演的《异人之下》,是根据动漫改编的一部奇幻作品,影片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陈思诚导演的《解密》,采用IMAX巨制技术,实现了电影美学的创新发展。



Q:除了创作之外,从各位嘉宾的观点碰撞中,您又能够提炼出中国电影产业赋能创作的哪一些亮点?


左衡:这次我们格外地重视发行和院线的问题,产业赋能创作已经进入了2.0式的思维。我们要告别“流水线”式的发行模式,专项分众、分线发行。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很好的机遇期,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正在加强,中国电影获得了更多的“出海”机会,比如,《热辣滚烫》在日本得到了索尼的重视;《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法国发行······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学习,院线经理和发行人就会敏锐地意识到西方人接受东方故事会有哪些障碍,并积极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事实上,电影具备作为文化硬通货流通的可能性,把本土化的文化符号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意味着我们不能只用中国的逻辑看世界,而是要拥抱“世界眼光”,与国际接轨,扩大文化传播力



Q:暑期档已经收官,接下来电影行业创作者还要面对即将到来的中秋档、国庆档、贺岁档等等,您认为我们的电影人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去应对全新的挑战以及机遇?


左衡:现在网友们非常关注的就是张艺谋导演的阐述,他讲到了电影和投资方、观众以及创造力的关系。


我们需要培养对电影有所热爱的新人才。目前电影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前辈带后辈,老人带新人”,宁浩徐峥、陈思诚等优秀的导演做监制,让更多年轻人涌现出来。明年,影视教育课程正式加入九年义务教育,如果这批孩子正式接受到了好的电影教育,那么未来他们就会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力量。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业态,也是通过团结、培育、扶持、信任、支撑所达成的中国电影人的群像。让我们共同期待和见证中国电影这个“大电影”在未来一年它会如何讲述中国故事,赢得更多观众。”左衡说。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