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她在港圈狂飙,内娱酸死  »   返回上一页

她在港圈狂飙,内娱酸死 -

今年港片不得了。

《毒舌律师》。

上映43天,票房1.1亿,跻身香港史上中西电影票房第九位。

图片

△ 香港票房冠军是2019年上映的《复联4》,票房2.21亿港币

另一部爆款《正义回廊》,以16项提名领跑金像奖,风头极猛。

巧的是,这两部同样都属于律政片。

有大量重头戏都在法庭上。

图片

这个片种,在内地几乎空白。

法律,法庭。

通常只是交代角色下场,甚至连画面都不需要出现,只需要字幕或者旁白。

图片

图片

△ 《中国合伙人》、《少年的你》

法律是如何运行的,人性与规则又是如何较量的,很少有电影挖掘其中的戏剧性。

而香港,由于有移植而来的法律体系。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开出了律政片这样一朵奇葩。

要不是今年的爆发,它已经被忽略太久。

为什么不一样的法律背景下,香港律政片依然可以触动我们的神经?

同顶一片天。

我们也一样希望,有地方可以找一个说法。

01

草根底色

先考考你:

为什么《毒舌律师》的香港片名,要叫“毒舌大状”?

TVB老剧迷估计要马上抢答。

大状,就是大律师,可以戴假发,上高等法院,像《壹号皇庭》那么威风。

图片

答对,但也没完全对。

大状,是一种粤语叫法,源自清朝时专门帮人打官司的状师。

七十年代,邵氏就出品过关于广东四大状师之一,“扭计祖宗”陈梦吉的喜剧。

“扭计”,意思是足智多谋,也能理解为在官老爷面前耍小孩脾气。

这种概括实在太生动。

因为它同时反映了老百姓对状师最直接的印象。

状师,墨水有,但不多,为士大夫所不齿;而寄生上层,有时还帮着上层压迫底层,老百姓就更不待见。

当年英国作家见识过广东状师后,直接揶揄:

“中国无律师,但有讼师;无包探,但有隶役。讼师如蝇,隶役如狼。蝇之所经,良肉亦败;狼之所过,家畜无免!”

这种形象,参照《九品芝麻官》里的方唐镜。

图片

所以黄子华才说,《毒舌大状》如果有别名,那应该要叫“法律侠”。

法律,是程序正义,但那是外在的规则。

侠义,是道德的约束,丢了这个,就丢掉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图片

这种对法律侠的期待,不是《毒舌律师》的专利,而是香港律政片的底色。

1985年的老片,《法外情》。

刘德华演的律师,妥妥的法律界新星,留学英国,成绩优异,还跟高官女儿谈恋爱。

图片

△ 演女票的是蓝洁瑛

但电影却给他安排了隐秘的身份——

他的母亲是一个西环站街女,生下他后就丢在了孤儿院,因为不想影响他的前途,所以一直以无名氏叔叔的名义资助他出国留学。

图片

图片

偏偏,这个母亲就惹上了官司。

还是一宗命案。

死者是富商儿子,她则是街头妓女。

面对对方请的顶级律师,她有多少胜算?

图片

偏偏刘德华就愿意为这样一个社会的弱者出头。(此时母子还没相认)

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他,相信“自己人帮自己人”的道德本能。

图片

《法外情》塑造了一个乌托邦法庭。

在这里,程序和证据是失效的,反而人的良知与情感,才能挽救正义。

主控官本想揭穿母子俩的关系,让对方辩护无效。

但出庭作证的孤儿院修女,却在法庭上突然握着十字架做了伪证,否认他们是母子关系(当年还没有DNA),最终救了这对命运悲惨的母子。

图片

图片

原班人马续作《法内情》。

一个底层妓女,杀死了警察。

原本已经铁证如山,但律师却要追问——

一个妓女被逼到什么境地,才会拼了命去杀警察?

女主,其实就是加强版柳飘飘。

年轻时嫁错人,被老公逼迫卖身、家暴。直到她毁了容,只能在最肮脏的街道,做最下贱的站街女,赚着每晚十块的辛苦钱。

她只想活下去。

社会却将她步步逼上绝路。

两部电影,都在借一个女人的“脏”,反过来控诉社会的脏,人性的脏。

如果一个穷途末路,善良自强的女人要被定罪。

那么,这个只顾埋头奔跑,把法治、道德、弱者都甩在后面的社会,又该当何罪?

1988年,《法中情》。

王祖贤和刘美君,演一对被私密照摄影师强奸的姐妹。

主控官对受害人近乎残忍的诱导性提问,成功让法官和陪审团形成刻板印象:

一个袒胸露背,一个是小太妹,本来就是来者不拒,又谈何强奸啊?

你看,八十年代的香港,已经在反思顽石一样的男权社会,如何将女性压得无法呼吸。

结尾,电影又创造了一个女性互助式童话。

郑裕玲演的大律师原本是为强奸犯辩护,最后实在看不下去,居然不顾当事人利益,反过来帮了受害者。

图片

你发现了没有。

过去香港的律政片,都是用破坏法律规则的方式来维护正义。

无论是刘德华隐瞒真实身份为母亲辩护,还是郑裕玲反水背叛自己的当事人。

律政片的内核,是一种现代的武侠片。

侠,往往是在正统的体制总无法实现抱负,从而投奔草莽绿林。

就像体制内的林冲一次次忍受不公,最终夜奔。

香港的律政片呼应了民众对法律不信任的情绪,毕竟法律对中国人来说既陌生又冰冷,它真的能替自己主持公道吗?

于是。

才有了打破规则,替天行道。

02

官场文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律政题材已经玩不出新花样了。

中式的浪漫武侠情结。

逐渐让位给对现代法治、契约精神的信任感。

过去那种徇私枉法、颠倒黑白的情况越来越少见,尤其是廉政公署的成立,让公权力的恶疾得到几乎断尾的治愈。

于是香港律政片开始退场。

不过,现代律政片没戏了,古装律政片却被玩出了新鲜感。

制度保障是更全面了。

问题是——

执行制度的人呢?

《算死草》,讲殖民地时期,一场由留洋精英大状制造的冤假错案。

被冤的,是身无分文,命如蝼蚁的何欢;

害人的,是虐杀亲弟,想独吞财产的富商儿子。

帮何欢打官司的,是最会扭计的陈梦吉。

这部电影能大卖,多少是贴合了九七回归,香港人的民族自尊和身份认同。

图片

这种混杂了民族情感的情绪,直接指向对洋人规则的质疑。

比如,陪审团制度,好像很民主。

但……这些歪瓜裂枣,能审出个啥?

图片

比如,洋人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为啥监狱里,都是明晃晃的种族歧视?

图片

既然规则本身就不平等,那就不能只讲规则了。

陈梦吉是怎么么打赢官司的?

中国状师传统技能,“扭计”——

论证何欢无法和富太太私通,缺乏杀人动机,是无厘头的外貌羞辱。

图片

图片

诱导主控官露出马脚,是连珠炮式钓鱼提问。

-我不是问你案发当晚在干嘛

是问你杀何春前一晚在干嘛

-杀他的前一晚我去了……

图片

图片

最后,明明罪名被判成立了。

还能通过“捉字虱”,把洋人法官绕得云里雾里,硬是放走了何欢。

图片

《算死草》讲的是古代,却比之前的律政片都更写实。

它呈现了香港复杂的司法土壤。

既有英国法律,又保留大清律例。

当中西规则互相冲突,矮人一头的中国人要想适者生存,就只能靠扭计变通,找到安身立命的灰色地带。

不过,灰色地带,也有它的可怖之处。

如果说,《法外情》是用感人至深的母子情故事,来告诉我们法律不外乎人情;

那么,杜琪峰的《审死官》,则是对中国式官场文化、人情世故的深刻反思。

宋世杰,一个收了半生贿赂,封笔后决定为冤案重出江湖的正义状师。

公堂上,凭三寸不烂之舌各种羞辱无能又无德的贪官。

但有了正义律师,正义就能得到伸张了吗?

山西布政司听到妹妹杀人全家,第一时间是想大义灭亲。

但老母亲以死相逼,他又得昧着良心、违背规则,成为官官相卫的一环。

结尾,宋世杰貌似斗赢了官场,大团圆结局,还拉着儿子在墓地向哥哥们鞠躬。

但仔细看,宋世杰和老婆容貌一点没变。

墓地上奔跑的,刚好是十二个看起来同龄的孩子。

这刚好又是他们之前夭折过的孩子数量。

对,这不是大团圆,而是鬼魂大团圆。

但宋世杰怎么死的?

没人知道。

杜琪峰用这个意味深长的双结局,完成了他对官场最辛辣的观察。

官字两个口,到底怎么解?

一张,用来说官话。

一张,在背后吃人。

图片

图片

03

天外有天

这几年不止香港。

全世界的律政片都多了起来。

远的,是韩国人引以为傲,改变制度的《辩护人》。

图片

近的,有专挑川普大选时上映的《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以及打捞历史碎片、揭露独裁统治的《阿根廷,1985》。

图片

不同国家,司法现实大相径庭,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但最新的这些,主题都是相通的——

冤案的背后,不是一个坏人。

小人物要对抗的反派,不是道德败坏,人性扭曲,而是失序的国家机器。

这些律政片关注的都已经不再是法律本身。

而是法律之上,社会更高的价值追求。

但香港的律政片,显然不想触及更庞大的议题,仍然只关注法律之下的草根个体。

就像《毒舌律师》的整体呈现,当然属于超常发挥:剧本细腻,人物饱满,台词锋利。

“法律面前,穷人含撚”。

这句台词,来自香港年轻人论坛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粗口。

当代表草根说话的子华神用金句质问法庭,观众当然能痛快地出一口恶气。

但本质上,《毒舌律师》的处理仍是胆小的——

虽然有真实原型,但又不希望你那么直接地联想到现实;

虽然想对权钱交易开炮,却在大结局让故事结束于正义降临,对系统失序的细节讳莫如深。

电影很毒舌,很有人文关怀。

但也只是一篇结局已经被写好的命题作文。

香港律政片,已经拍了近四十年。

但今天对司法公正的探讨,依然停留在最古老的冤案逻辑;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依然是只敢在贫富不均、阶层固化来回做文章。

丝毫不去触碰造成冷漠、顽固、偏见的制度性根源,仿佛将古代侠客的道德期待全部投射在现代律师身上,就能解决不公。

三十年前这样拍,你还能说它是武侠片。

三十年后还这样拍,只能如部分香港人批评那样——

仅仅是精神鸦片了

相比之下。

叙事流畅度差一点的《正义回廊》,反而拍出了新鲜感。

过去港片告诉你,人情和常识,可以补足程序的局限与死板。

但这一部却在说。

就算我们按部就班,公平公正地完成了程序。

正义依然像幽灵一样,似是而非,飘在回廊。

智商低下,地位边缘,说自己曾经被警察逼供的胖子,真是被冤枉的?

图片

陪审员似乎都认真思考,激烈讨论了,但结果一定就公正吗?

图片

大状们都各为其主,似乎没有违背规则,但一定就能拼凑出真相吗?

图片

有网友说,《毒舌律师》就像港版《辩护人》。

但《辩护人》的伟大,不在于它调动了你的泪腺和愤怒。

它想反对的,是一种跟公权力狼狈为奸的自欺欺人。

宋康昊演的律师,坚持为无辜的年轻人辩护,受到来自上层的生命威胁也在所不惜。

而旁边的同僚,苦口婆心地劝诫他,你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图片

宋康昊听完,没有反驳,只是笑笑。

让宋康昊觉醒的,不仅是侠义精神,而是一种“与我有关”的公民觉醒。

一个人的不公。

就是整个社会的不公。

我可以不要安稳的人生。

因为我不想让下一代,在权力失控的恐惧中度过余生。

图片

这时。

宋康昊拿起武器,对抗的并不是某个罪犯,某个欺男霸女的土豪。

而是法律之上,天外有天。

法律有时候也是国家暴力机器的一部分

但法律 依然是个人能够对抗国家机器唯一的武器

所以当国家机器

想要彻底摧毁一个人的尊严和权利时

它首先想要做到的 就是践踏法律

这何止是我们固有观念里的律政片?

Sir在《正义回廊》里,看到了一点点希望。

陪审团的一个年轻人,张嘴就是哲学理论。

其他陪审员懵了,心想,你这么牛,那你说该怎么分工,怎么讨论。

谁知,这位年轻人居然冷笑,没头没尾地说——

“呵呵,我没兴趣,因为我根本不信这里的司法制度。”

或许,只要诚实面对这句话背后的社会情绪。

就够我们拍出真正顶级的律政片了。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